据报道,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近期审结的一起案例显示,一家名为巧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数据公司通过“爬虫”技术,从各大招聘网站上非法扒取大量的公民简历,形成巨大的信息数据库。利用此数据库,该公司推出名为“保险关系多”的产品,供保险公司员工获取目标群体的个人信息,让保险公司员工更加精准地推销。

好在案件东窗事发时,巧达公司尚未来得及大量变现,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首席技术官、技术副总裁等人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依法提起公诉。这维护了法律尊严,也为受害者讨回了公道,更给其他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公司和人员敲响了警钟。
技术应用本应该造福社会,可这家公司却反其道而行之。明知窃取简历数据涉嫌违法犯罪,却一条道走到黑。这家公司的生存之道是黑色的,商业模式是病态的,必然走上不归路。
应该说,有关部门对巧达公司的打击及时而精准,正因为利剑出鞘,有力有效,该公司的相关产品才能在试运行或研发过程中就被查禁。这也警示那些灰色化生存的企业,切勿心存侥幸,如果动歪心思、走歧途、发昧心财,哪怕机关算尽也难逃法律制裁。
法院依法严惩相关责任人传达了鲜明立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决不懈怠,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决不姑息。
该案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公众带来了巨大利好,但也要警惕一些不法分子趁机一逞私欲。企业要加强自我约束,坚持规范经营,在涉及用户个人数据安全的生产、经营活动时要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
作者:评论员秦川
来源:《中国网信》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