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个短视频大爆发的时代。
闲来无事,刷刷短视频
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主要消遣方式了。
看视频的时候,
你会不会
时而开怀大笑,
时而备受感动,
时而拍手称快,
时而愤怒生气……
不过先别激动,
你看到的这些视频,
可能是经过精心设计演出来的,
说白了,都是假的!
这不,山东警方处理了这么一位:
从今年2月份起,
一个叫“吨姐”的视频账号持续发布视频,
称一辆宝马车占了自己的车位,
自己用一辆路虎车将其堵住,
要给这种人点颜色看看。
有过此类遭遇的网友纷纷表示支持“吨姐”,
批评随意占用他人车位的行为。
“吨姐”自称,
宝马车主多次与其联系求沟通,
但自己都没有同意。
双方还闹上了法庭,正在等待判决书。
“吨姐”几乎以每天一更的方式介绍进展,
其账号在几个月里粉丝暴涨70多万。
很网友每天像追剧一样跟踪事件发展。
没想到,大家等来的却是一个反转:
7月10日,山东淄博警方发布通报称,
网友们160多天的密切关注,
等来的却是实打实的被“涮”。
“吨姐”斗宝马,
还要上法庭求个说法,
消费了大众的“惩恶”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
最近一段时间,类似的事件频发:
为了带货,
某短视频团队哄骗七岁凉山女孩哭穷卖惨,
用滴眼药水,
掐胳膊制造流泪博取同情;
为了牟利,
某情感博主在视频里面声泪俱下,
以“资助孩子”的名义公然出售塑料珠宝……
为了流量,
某网友自编“寒门女孩考上清华,
跪谢父母”视频,
一声“爸!我考上了!”感动无数人。
结果有人发现,
爸爸的身份在其他视频里变成了民工,
甚至是病床上的植物人……
还有的个人或者商家,
为了宣传献血而拍摄短视频,
却传递出与常识和国家法规相悖的信息,
比如献血要去血站或者献血车,
“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毫升,
最多不得超过四百毫升”等。
这些视频被一些红十字机构质疑是造假摆拍。
拍摄并发布短视频,
无论是为了娱乐、流量或者公司宣传,
都是创作者的自由。
如果是表演,即使明说也没人苛责,
但不能为了利益和效果,
故意模糊“摆拍表演”和“真实记录”之间的界限。
这些假剧本不仅让那些有价值的新闻被埋没,
更是在煽动人性,贩卖善良,
长此以往会消耗大众的爱心,
让善良的人变得麻木,
反而稀释了社会正能量。
短视频的生命力在于真实。
社会需要正能量,
但不等于只要举起正能量的大旗就可以胡作非为。
这些有意或无意的欺骗,
已经触及了社会底线和法律红线。
即使能逃过平台审核,
也逃不过舆论监督和网友的火眼金睛。
在当前短视频平台规则中,
有流量就收获注意力,
有流量就有利益,
一些人为了钱甘愿铤而走险,
靠编故事博眼球。
仅靠UP主的自觉和平台的自我监督远远不够,
更需要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法规,
向造假者亮出“牙齿”,
给造假者当头棒喝。
来源:央视网《事说新语》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