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开幕。高峰论坛上,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马云金句频出,围绕智能化的“前世今生”和“来龙去脉”做了生动阐述,引发热烈反响。传播君选取10句颇有新意的原声,和你一起思考。
1、数字技术应该让人类的发展更加普惠、更加可持续、更加绿色。
2、工业化时代的全球化分工受益的主要是港口城市和沿海城市,但是数字化时代的全球化分工应该让偏远的城市、地区受益。
3、过去人类是依水而聚,只要有水的地方人类都会去寻找,未来人类会依照数据而居住,要找到通数据的地方。
4、互联网是生产关系,云计算是生产力,大数据是生产资料。
5、动物讲究本能,机器讲究智能,人类必须坚持自己的智慧。
6、智能时代要解决的是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了解人不能了解的东西。
7、过去我们把人变成了机器,未来,机器会变成人,但最终人应该更像人,机器应该更像机器。
8、5G时代会把很多企业永远留在4G和3G时代,包括BAT,往往这个时代做得最好的企业会被下一个时代所淘汰。
9、我们不应该害怕创新企业变成巨头,我们应该担心的是巨头不创新。
10、在数字经济时代并不是你死我亡,而是看谁创新,看谁把握未来,看谁给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价值。
以下是现场演讲,略有删减:
以前这样的会议基本上都是在美国硅谷召开,如果在硅谷开这样的会我认为一般代表着技术研究的进步,但是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召开这样的会,我认为代表着社会的进步。25日,我刚到重庆,我的朋友、同事就说,重庆有了第一辆无人驾驶公交车,长江的水环境测试和搜救也使用了无人船,连城管巡逻都用上了云端大数据平台。
过去一年,我们在联合国秘书长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中跟二十几位全世界各地的专家探讨数字技术到底应该给人类带来什么。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数字技术应该让人类的发展更加普惠、更加可持续、更加绿色。
中国是一个东西发展差距非常大的国家。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发出了“胡焕庸线怎么破”之问。胡焕庸线东部43%的国土面积养育了94%的人口,但是西部也需要发展。移动支付发展了十多年,这条线开始慢慢移动。北京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从2011年到2018年,移动支付正在打破传统的胡焕庸线,让东西部金融服务差距缩短了15%。但这仅仅是开始,接下来的全球化和技术都会产生巨大的变革。
全球化已经不仅是让港口城市受益,而是让所有的城市都受益。工业时代的全球化分工受益的主要是港口城市和沿海城市,但是数字化时代的全球化分工应该让偏远的城市、地区受益。
比如贵州,过去因为地理环境的限制,很难参与到全球化的分工之中,但是阿里巴巴团队在贵州做了一件事情:给贵州铜仁万山区的人民提供数据标注培训。这里有很多从山里搬迁出来的贫困人口,只要给他们一根网线,教他们如何进行数据标注,下一步就可以注册数据标注师,从而创造很多就业(岗位)。这些农民、这些从山里面来的人根本不可能成为数据专业的注册师,但今天他们可能是中国最早一批拿到数据标注师上岗资格的人。贵州山区的贫困人口因此而拿上了新的代表有职业技能的证书。
过去人类是依水而聚,都会去寻找有水的地方。我认为未来人类会依照数据而居住,要找到通数据的地方。接下来城镇化会加速。过去人类要花几百年才能完成城镇化,在数字时代,一些落后的地区只要几十年就可以。未来十几年很多地方的发展将是跨越式的,他们可能还没进入3G就直接进入5G。
我也一直坚信AI应该翻译成为机器智能,翻译成人工智能我觉得是人类把自己看得过大、过高。智能世界有三要素: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互联网是生产关系,云计算是生产力,大数据是生产资料。
智能是改变世界的工具,智慧是改变智能的思想,引领未来的不是智能,引领未来的是智能背后人类的智慧。动物讲究本能,机器讲究智能,人类必须坚持自己的智慧。工业时代,技术让人类向外探索得更远、更广阔。我们一直在探索月球、火星,但是人们特别关心的是技术、产品和服务。事实上,我坚定地认为,智能时代应该是让人类更加关注自己、关注内心,更加懂得人类本身。
智能世界不是让万物像人,而是让万物像人一样去学习。智能时代要解决的是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了解人不能了解的东西。机器要有自己独特的思考,人类必须敬畏尊重机器的智能。
很多事情对人类来讲很难,但对机器而言非常容易;很多事情对机器很难,对人类来讲却非常容易。我们在不断研究机器怎样可以像手一样灵活,其实人类永远会比机器更加灵活。
我刚才讲到的数据标注师,对人类来讲非常容易,但是对机器来讲就变得极其复杂。蒸汽机从来没有模仿过人的双臂,汽车从来没有模仿过人的双腿,计算机绝对不能模仿人脑的思考。过去我们把人变成了机器,未来,机器会变成人,但最终人应该更像人,机器应该更像机器。
智能时代千万不要把精力花在技术、设备上,而是要把技术、设备花在人的进步和感受上。智能时代不应该也不能让人失业,而是让人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1G、2G是以PC为主,3G、4G以手机为主,而5G开始只要通电的都是端,所有通电的设备都会连接起来。互联网时代是人与人、人与机器的关系,5G时代是机器与机器、端与端之间的关系。5G时代会把很多企业永远留在4G和3G时代,包括BAT,往往这个时代做得最好的企业会被下一个时代所淘汰。只有用好5G,尊重5G,并且担当起5G时代的创新和责任,才有可能进入5G时代。
现在讨论的大部分都是跟5G通讯有关的内容。其实5G时代通讯最多不会超过20%,物联网将占80%以上。智能世界的每个东西都会有一个芯片,而这些芯片之间会讲话、会计算、会付费、会交流。所以我想我们对未来的认识绝不能停留在今天。
最后,我也想讲一讲中国的机会以及中国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美国是一个车轮上的国家,中国应该有机会成为一个互联网上的国家。互联网在欧洲和美国发明,但是在中国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
今天中国的数字经济有这样的发展,有了BAT这样规模的企业,我认为这是和中国经济经过20年的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体量是相吻合的。现在有人说中国互联网巨头担心中国的企业做得太大。我个人觉得BAT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中国这样的国家应该有几十家这样大的企业。很多人担心创新企业、市场企业做大,但中国现在的互联网公司是靠创新和市场做起来的,我们不应该害怕创新企业变成巨头,我们应该担心的是巨头不创新。
当然,所有的大公司不是市值大、规模大,而是责任大,只有责任大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过去二三十年有几样东西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中国。高铁、高速公路让人流动起来,互联网让信息流动了起来,快递让物流流动了起来。高铁、高速公路出现了,绿皮火车依然在,村级公路依然在;快递发展起来了,邮政依然在;互联网起来了,传统电话依然在。在数字经济时代并不是你死我亡,而是看谁创新,看谁把握未来,看谁给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价值。
这几个改变让中国的发展加速了。但是今天中国的金融并没有完全流动起来,主要依靠的依然是几家大的银行。这些大银行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担当了巨大的责任,发挥了金融的作用,他们更像是血液的主动脉。但是中国的金融缺乏毛细血管,缺乏金融的生态系统,光靠水库是很难灌溉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它需要湖泊、长江,需要各种各样的沼泽地。
21世纪,我们必须找出一个适应21世纪金融的体系和氛围。互联网金融就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创举。互联网金融是很多年以前我在上海提出来的。我个人认为经过这么多年的探求,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最大的区别就是它能够服务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帮助更多的个人获得金融。它就像滴水、滴灌技术一样,能够帮助很多小的、个人的企业生存和成长。
它和传统企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它风险极低、效率极高。大家老是担心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其实,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并没有那么大的风险。
什么叫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是以数据为基础的信用体系、以数据为基础的风控体系,需要有强大的数据。P2P从第一天起就不是互联网金融,它是一个有了网页的非法集资产业。我们不能把问题全部怪罪在互联网金融上,当然互联网金融需要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技术是发展出来的,金融也一样。不是说发展一定会带来风险,监管就没有风险,有时候不恰当的、落后的监管本身就是巨大的风险。
所以未来的三十年是智能的时代,我们需要有智慧的政策。当然所有智慧的政策都需要有智慧的责任,不担当责任谁也不可能做大。我相信大企业的创新必须是为了解决社会的问题,解决未来的问题。
现在的世界非常复杂。数据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家与企业、学界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重要。
过去二三十年如果没有中国的市场,很难想象英特尔等公司如何能够长足发展。未来三十年如果没有中美之间、中韩之间、中日之间的合作,世界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的路途一定不会平坦。
技术革命不可能改变,我们真正要做的是直面挑战,联手担当。我相信中国的机会更是世界的机会,重庆的机会是我们每个人的机会,谢谢大家!